◎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目前这一全民法官化的时代。
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一个典型缩影。[36] 参见周光权:《过渡型刑法学的主要贡献与发展前景》,《法学家》2018年第6期。
〔[30]〕显然,其中第二和第三项功能是直接服务于司法的,而第一和第四项功能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因而也正如学者所总结的那样,服务于司法裁判,是法教义学多种功能的基础〔[31]〕。〔[31]〕 凌斌:《什么是法教义学——一个法哲学的追问》,《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刑法条文兼采规范与非规范术语,并通过若干原则性规定为刑法教义学搭建起开放性的舞台。〔[15]〕 参见雷磊:《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45]〕 参见刘艳红:《中国法学流派化志趣下刑法学的发展方向——教义学化》,《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7期。
其次,是否允许量刑反制定罪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刑法解释方法问题。德日三阶层构成要件理论目标同样是为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类型化抽象,从而指导司法实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执法乱作为、不作为和司法不公等现象,积极作为,将其作为建章立制、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
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坚持三个一体建设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治国理政重大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三个一体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贯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各个方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全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才能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
(作者为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进入专题: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坚持三个一体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工作重点、作出部署安排,坚决贯彻落实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全面,重点在小康。
就全面而言,我们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小康,而且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康。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约谈诫勉,严肃批评、严肃问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从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法治、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人民群众对法治国家的认识和评价,很多来自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认识和评价。坚持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只有坚持三个一体建设,实现国家、政府、社会各层面制度体系全面覆盖、系统完备、衔接协调、运行有效,才能保证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确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一定要全面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铁的纪律和制度管党治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建好笼子,全方位扎紧笼子
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坚持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依托,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筑牢法治社会根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法治国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标志。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方向、进度和成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就小康而言,不仅要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要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采取更多更有效的举措,推进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调动全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坚持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三个一体建设。
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法治社会是基础,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法治中国建设都难以有效推进。坚持三个一体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从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法治、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三个一体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只有坚持三个一体建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及时确认和巩固改革成果,确保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
各级政府是否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能不能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行为选择,直接决定法治社会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建设法治政府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统筹做好推进三个一体建设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6:18天狐定制
2025-04-05 06:07天狐定制
2025-04-05 06:06天狐定制
2025-04-05 05:56天狐定制
2025-04-05 05:11天狐定制
2025-04-05 04:56天狐定制
2025-04-05 04:50天狐定制
2025-04-05 04:19天狐定制
2025-04-05 03:51天狐定制
2025-04-05 03:49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